第04-05版:专版

提升·提高 提升科研成果多元性

今年年初,在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2021年省“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立项的通知》中,许昌学院食品与药学院王德国教授主持申报的项目“基于LMTIA 技术的肺炎支原体等医学诊断类核酸检测试剂盒”成功获批立项。

据了解,为认真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有关要求,省科技厅、财政厅组织开展了2021年省“揭榜挂帅”科技项目需求征集、张榜发布、专家论证、立项公示等工作,最终35个项目予以立项支持。“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参照“河南省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管理。

许昌学院该获批项目由许昌学院与河南省华玖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联合研发肺炎支原体等多种医学诊断类核酸检测试剂盒,并将实现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及上市销售。

河南省食品安全生物标识快检技术重点实验室长期扎根基础研究,从事核酸检测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并于2020年下半年成功研发出新型核酸检测技术——梯型熔解温度等温扩增技术(LMTIA)。LMTIA技术可用于生物物种鉴定,已初步在植物源成分检测、非洲猪瘟、新冠病毒、蜂蜜真实性等的检测中证明其有效性,可检测肺炎等人类疾病、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可通过检测DNARNA检测各种病毒病原体,可鉴别牛羊肉、中药材等动植物来源的食品、药材的真假。LMTIA是通用的核酸检测技术,有望在核酸检测应用中部分取代PCR技术。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河南省食品安全生物标识快检技术重点实验室攻坚克难,在两周内建立一种全新病毒的可视化检测方法,与三分钟一步核酸提试剂盒完成对接,实现了提取扩增一管反应,1.5小时之内完成全流程检测。此外,2019年非洲猪瘟袭来之际,该团队又迅速跟进,建立了非洲猪瘟“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已在许昌市24家涉及猪肉加工的企业应用,以该检测方法为基础,许昌学院作为主要单位所起草的河南省地方标准《熟肉与熟肉制品中非洲猪瘟病毒核酸LAMP检测方法》已正式通过立项初审。

王德国团队所取得的科研成就,正是许昌学院提高科研能力,促使科研成果多元性化的缩影。2019年以来,许昌学院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122项,获得科研经费8085万元,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和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励26项,实现了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历史性突破;2021年获得3项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数量和层次均处于全省同类院校领先地位;2021年5项科研成果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较之于2020年实现150%增长。彰显应用型高校特色,积极融入地方办学,2021年学校获得横向课题经费达到3709万元,较之于2020年实现100%增长,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53项,获得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强高校称号。以OPCE理念为核心的“科研反哺教学”成果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