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朔20世纪80年代写的短篇小说《痴人》,讲一个女的练气功,要让心跳、呼吸、消化、血液流动等所有自动进行的人体反应,都修炼为有意识的控制,这样就可以将身体所有能量自主调配,最终“飞上天”。大功即将告成之际,她崩溃了,就像饭店里一位同时服务几十桌客人的服务员一样忙得不可开交——血液流动、腺体分泌、细胞分裂、电解质平衡等生命必需的请示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不发指令,它们就不干活。比如,没有指令大肠就不蠕动,从而造成严重的便秘。这个女的最后飞上了天。怎么飞的,大家都明白。
王朔虚构的这个故事非常极端,事实上生活中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有意识的、一定程度的控制,并非不可为。
我们的身体里有两套系统,一套是植物性的,如心跳、呼吸、消化、血液流动等,这些就像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水分、液体输送一样是自动进行的;另一套是动物性的,包括我们的神经系统、肢体活动和七情六欲。
对于植物性系统,如果不借助外力,仅靠意识,我们无法直接控制,比如我们无法命令心脏跳还是不跳、血液流还是不流、呼吸长时间停止。小时候,邻居家有个妇女不知是跟婆婆还是丈夫生了气,大吵一通引得半条街的人围观之后,突然往地上一坐说要把自己憋死。说完就紧闭双唇,一会儿憋得脸色铁青,吓得婆婆和丈夫赶紧跪地求饶,又是掐人中,又是拿勺子撬嘴。过了一会儿,那个妇女长出一口气,咧嘴大哭起来,这场纷争以她的完胜而告终。事后,我自己偷偷试了一下,发现我根本无法屏住呼吸把自己憋死,再怎么忍,到了一定时候,我就会张开嘴大口呼吸起来。有一天,我在街上碰见了这个妇女,把自己的试验结果告诉了她。这个妇女瞬间疯了,飞起一脚向我踢来,吓得我扭头就跑。那个妇女在我后边叫骂:“熊孩子,敢给别人说,我打毁你!”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体内生态环境的调整,进而对身体的植物性系统进行改善。比如少喝一点儿酒,让胃和肝舒服一点儿。不抽烟,让肺功能不致受损。清淡饮食、坚持运动,减肥、降低血脂,从而让血压降低,血液流动更加流畅。心脏就像一台水泵,如果输送的是清爽血液,工作自然就会轻松,不需要太大压力;如果输送的是充满了油脂,像泥石流一样的黏稠血浆,它就得加大压力,油门踩到底,“嗵嗵嗵”冒着黑烟工作。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让内分泌更加平衡,我们的皮肤就会红润细腻,充满弹性。吃药、打针、做手术,乃至找根绳把自己勒死,属于上面说的借助外力对身体植物性系统的强制干预。粗暴不好,最好是潜移默化地改善生态环境。
植物虽然没有意识,野生动物虽然没有人类聪明,但它们都会依据千万年的遗传特性,对自己的植物性系统作出调整。没有一棵树会在根系不够庞大、扎得不够深的情况下,贸然长出一个巨型树冠,让自己面临头重脚轻一头扎进泥里或者被大风吹断的风险。家猫家狗会像人类一样长得大腹便便或者骨瘦如柴,但野生动物在壮年时身材都非常匀称,因为太胖和太瘦它都活不下去。别拿企鹅和海象这类动物来抬杠,它们也是特定环境下的身材匀称。
对身体里的动物性系统,我们起码有一半的直接控制能力。也就是说,“干”,你可能能力达不到或者相关条件不具备;但是“不干”,跟自己说一声直接停止就行了。大脑发出指令,通过神经系统传输信号,让双腿走着回家,你要是真不想走,等一辆公共汽车就行了。街边的猪头肉、大肠香气四溢,你嘴里口水泉涌,胃和肠子一起欢叫,低头看看自己已经挺过脚尖的肚子,咬咬牙扭头走掉就行了。
七情六欲是存在于我们身体里的动物性本能,这些情感和欲望会变成大脑里的明确目标和行动指南,成为我们奋斗的动力。无数人集合起来就会成为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动物性本能只负责作出反应,没有分辨好坏优劣的能力,需要大脑根据平常收集存储的信息作出“干”或者“不干”的判断。
我们要是都能作出正确判断就好了,我们的人生将会无往而不利。但悲催的是我们常常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让大脑成为身体的奴隶,为满足身体无脑的欲望绞尽脑汁,穷尽各种手段。这就是折磨了人类千百年的“心为形役”还是“形为心役”的问题。
成功的人除了天分之外,基本都是“形为心役”。一个获得丰收的老农,肯定是大脑每日驱使着也想在家休息的身体到田地里辛勤劳作。懒蛋肯定是听从身体的召唤,刮风、下雨、出日头都不下地了,那长一地草、饿肚子就是必然。一个金榜题名的学子肯定少不了无数个日夜与困倦和声色犬马对抗后的孜孜苦读,“学渣”肯定是听从眼睛和嘴的召唤,把大量时间用到了吃喝玩乐上。贪官和小偷都是管不住自己的手,伸进了别人或者国家的口袋里。
我们可能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欲,但一定要有控制的意识,不断强化控制能力。欲望不被控制就会疯长,就会让人扭曲变形,变得少皮没脸,乃至身陷囹圄。酒鬼、赌棍、大烟鬼少皮没脸,贪官、骗子、抢劫犯身陷囹圄。
对欲望的控制,一方面来自对后果的判断,我们得想想做某件事的后果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如果是负向的,后果我们能不能承受;另一方面我们真得相信一些东西,如果我们真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甚至会忘了控制,会像有一口好吃的不假思索地留给孩子一样,随心所欲不逾矩。
□李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