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许昌

与患者共情 让救治温暖

——记许昌市人民医院消化内二科主任张志勇

张志勇(右)与患者沟通

□本报记者 张炜华 文/图

“从医的人,要不断学习。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职业负责,也是对患者负责。”7月27日,许昌市人民医院消化内二科主任张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志勇的父亲是一名老军医。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他没有丝毫犹豫地选择了学医。从医近30年,张志勇不仅将患者的痛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且不断努力去寻找解决痛苦的办法,多次获得医院“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等称号,还获得河南省首届“医德医风模范”称号,并在今年获得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

张志勇常说,医生在面对患者时,要做到共情;不仅要解除患者生理上的痛苦,还要考虑患者的心理健康。医生的成长漫长而艰辛,只有时刻把患者的痛苦记在心里,才能在救治时全力以赴,也才能在看似无能为力时,不怀疑、不放弃。

张志勇告诉记者,刚参加工作时,他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觉得许多病都应该能治好。然而,现实却不仅仅是生命得救后的喜悦。在最初的迷茫后,他逐渐明白了“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的意义,渐渐敛起锋芒,变得温和。他逐步体会到,治疗过程中给患者以无私的关心和安慰,饱含着一名医生深深的情感,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治病救人。

虽然敛起锋芒,张志勇却没有失去进取的锐气。2003年,张志勇第一次到301医院进修时就注意到,除了做检查,内镜能做很多事。于是在归来后,他不断了解内镜的知识与信息。了解得越多,他就越清晰地意识到,内镜技术将为内科发展带来飞跃式的改变。

2013年,张志勇有了再一次到301医院进修的机会。这次进修归来,张志勇带回了内镜治疗技术,并在许昌较早地开展了放大内镜窄带成像精查诊断消化道早癌、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术(ESD/EMR)、内镜下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切除、经十二指肠镜胰胆管逆行造影及治疗术(ERCP)、超声内镜等技术。

张志勇清楚地记得实施第一例胃窦黏膜下肿物全层切除术后,他忐忑不安的心情。

那是在2014年,患者是一名女性。“因为肿物较大、较深,当时内镜下切除时,切得也比较深。”张志勇说,虽然手术过程顺利,但为了了解病情发展,守护患者安全,他在病房里全程观察了患者七天七夜,直至胃镜复查显示创面愈合良好,他才放下心来。

对于张志勇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患者的生命更重要。为了抢救危重患者,他可以连续三天三夜待在病房;为了抢救急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无论什么时候,一个电话他就能很快赶到。他曾一个晚上两三次被电话铃惊醒,却没有丝毫抱怨;他也曾飞一样地推着内镜专用治疗车赶赴患者床旁,从死神手里抢命……

张志勇救下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熟知。然而,张志勇没有就此止步。他潜心于本专业医疗技术的学习研究,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多年来发表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探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观察》等10余篇论文,并获得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

“能够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容,能够让患者感受到作为一个有自尊的人而不是因为病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安慰,我再苦再累都值得。”张志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