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校远 王增阳
不入梨园,怎知春色如许?“春风吹得人心醉——”伴随着“倒霉大叔”常有福悠扬欢快的唱腔和幽默诙谐的表演,一幕幕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舞台上展现。
新闻发布会、收徒拜师仪式、专场演出、表演艺术专家研讨会……8月,“为人民歌唱——任宏恩先生从艺66周年”系列活动相继举行。从20世纪60年代的《人欢马叫》到80年代的《倒霉大叔的婚事》,再到90年代的《我爱我爹》,三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让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任宏恩独具一格的艺术表演,被大家所熟知。
立足中原文化沃土,许昌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许昌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许昌戏曲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一段又一段经典唱腔,毛爱莲、任宏恩、艾立、张晓凤等名家,在越调、豫剧、曲剧等不同曲种上,创造了耀眼夺目的辉煌成就。
作为成长、成功、成名于许昌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任宏恩的艺术之路与许昌市戏曲艺术新时代发展历程融合共生,难以割舍。在66年的艺术生涯中,任宏恩坚守从艺初心,坚持为人民放歌,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艺术形象,其中《人欢马叫》中的刘自得、《倒霉大叔的婚事》中的常有福、《我爱我爹》中的赵铁贤,被誉为其表演艺术的三个里程碑。
在众多戏曲艺术工作者、专家、学者的心目中,任宏恩的表演富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表演喜剧风格突出,介于须生与丑角行当之间。他的表演幽默、含蓄、生动、机智,松弛自然,不温不火,浑身是戏,恰到好处。他善于把生活真实与艺术技巧巧妙地结合,真实自然又不乏艺术夸张地塑造艺术形象。他坚持以真实的生活激情去感染观众,在深刻体验人物内心活动的基础上,捕捉鲜明准确的外形动作,通过手眼身法步及语言,把充满情趣的生活细节呈现给观众。他嗓音甜润清脆,悦耳动听,真假声的结合自然流畅,舒展自如,在豫剧现代戏男声腔以大本嗓为主方面,他的声腔高亢低回,了无痕迹,演唱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在不久前举行的任宏恩表演艺术专家研讨会上,省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分享、总结、回顾任宏恩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成就,研究和探讨任派艺术特色和艺术经验。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秉义宣读了十二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全书在任宏恩先生从艺66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王全书在讲话中正式提出确立任派艺术,引起热烈讨论。与会专家认为:戏曲流派的形成,一般要具备几个条件,一、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表演风格;二、有自己的代表剧目;三、有巨大的观众群;四、有传承发展的基础。任宏恩的表演艺术极具标识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达到了开宗立派的程度,称为“任派”当之无愧。
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著名剧作家陈涌泉表示:“任老师是豫剧大家,他对豫剧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他是喜剧大师,汗毛孔里都是戏,眉毛尖上带着戏,骨头缝里长着戏,浑身上下都是戏;能和同志们打成一片,能和观众融为一体,始终坚持为人民演戏,演人民喜爱的戏,这种追求是值得河南戏剧界永远学习的。”
任宏恩的老搭档、著名剧作家齐飞表示:“任宏恩先生50年演了我三部戏,我对他的艺术追求总结了4句话。第一,他是观察生活的有心人;第二,他是刻画人物的用心人;第三,他是俯首观众的贴心人;第四,他是任氏风格的创始人。几十年来,他把中原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演绝了,他的表演风格也就自然形成了,他是一个用作品照亮名字的真正的艺术家。”
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表示:“任宏恩老师的作品,他塑造的那些艺术形象很容易让人想到剧中人物生活的那个时期,以及那个时期河南的乡村生活,实际上它是对没有生命的档案的一个鲜活的补充,他的艺术创造是在舞台上演人。我认为任先生称流派,或者称表演艺术风格的创立者当之无愧。”
一句句真切的话语和中肯的评价,展现了众多专家、学者对任宏恩表演艺术风格和赞许。任宏恩说:“大家对我演艺生涯的肯定和谬赞,使我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我一定继续努力,不忘初心,把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培养更多的学生,排演更好的剧目,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为党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坚守从艺初心,牢记光荣使命,66年艺术之路常青,任宏恩依旧保持着对戏曲艺术的无限热忱,一如既往排演更多更好的剧目,培养更多更高水平戏剧人才,努力做一个人民喜爱的演员,为戏曲艺术事业发展传承增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