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就业创业

葡萄园里的“创业梦”

本报记者 王金伟 通讯员 姚培源

8月15日上午,在长葛市坡胡镇坡李村的一处葡萄园里,阳光洒在碧绿的葡萄叶上,一串串即将成熟的葡萄晶莹剔透,像一颗颗绿宝石。

“俺种植的葡萄品种是‘阳光玫瑰’,纯天然无公害。”初次见到李春记,是在他承包种植的25亩葡萄园。此时,正忙着给葡萄树打头掐叉的李春记满脸喜悦。

李春记是坡胡镇坡李村人。谈及为什么选择种葡萄时,他告诉记者,2014年,儿子李朝斌在郑州做销售工作,偶然的机会去了一家合作伙伴的葡萄园,发现这种葡萄味道甜美,入口带着清甜的玫瑰香味,认真打听后得知种植效益十分可观。

正是这次偶遇,让李春记和儿子有了共同种植葡萄致富的想法,一家人的生活轨迹从此改变。

创业多艰,成功不易。建一座葡萄园,投资至少要20余万元,自己又没有种植技术和经验……为此,李春记安排儿子购买种植葡萄的书籍学习,自己则跑到亲戚家筹款,加上自家的全部积蓄,在村头承包的地里栽下了4000余株葡萄苗。

就这样,李春记一家憧憬着即将迎来的致富路。

然而,2016年4月,葡萄苗本该发芽的时节,却有一大半的葡萄苗“半死不活”。

为了查明原因,李春记不断走访附近的葡萄种植户,发现他们遭遇了同样的困难。最终,经过不懈努力,他和儿子弄明白了问题所在——育苗的砧木“亲和度不高”,加上管理经验不够和冬季零下18摄氏度的低温冻害,10万元的投资就此打了水漂。

“失败是因为盲从,别人干啥就干啥,实际上里面有很多精细化管理的门门道道,是需要自己摸索的。”李春记说,他和儿子一刻也没停下学习。

李春记重新选购葡萄苗,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蔓型管理”模式:架上滴灌的水管、种青草保墒养地、用秸秆覆盖苗根保墒增肥、把黄土变成富含养分的“黑土”……

心血终于没有白费,去年8月,李春记的葡萄园获得大丰收。“我们请人为园子设计装饰画,修了小荷花塘,还为自己的葡萄种植园注册了‘静致’商标。”

显然,“静致”二字,意味深长。

如今,李春记的葡萄园初具规模,25亩地的“阳光玫瑰”即将成熟。“除了批发给大客户外,每天还不时有市民前来采摘,不少是从许昌市区、禹州开车过来的……”李春记说,全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阳光总在风雨后,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愿意吃苦、付出和永不放弃,才能有收获。”李春记望着满园的葡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