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蚂蚱生长的旺季,按目前的长势来看,这一批蚂蚱销售后挣1万多块钱不成问题!”10月20日,在禹州市鸠山镇范门村的蚂蚱养殖大棚里,手指粗的蚂蚱四处蹦跶,养殖户贾宗超边说边给它们喂食玉米草。
“养殖蚂蚱最重要的是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蚂蚱从孵化到成熟一般在50天。我养殖的蚂蚱个头大,蛋白质高,营养丰富,属于绿色无公害食品!”谈起蚂蚱养殖,贾宗超如数家珍。
今年46岁的贾宗超之前一直在外地做生意,头脑活泛,见多识广。2021年,他在山东出差时发现,当地发展蚂蚱养殖很火爆。经过仔细考察,贾宗超觉得蚂蚱养殖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回乡创业。
回想自己的创业经历,贾宗超坦言蚂蚱养殖并非一路坦途。起初因技术原因,蚂蚱成活率不高,产量跟不上。后来,又遇到恶劣天气,由于没有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损失了好几万元。“这些看上去生存能力很强,甚至可以泛滥成灾的蚂蚱,大规模养殖难度竟然这么大。它们不仅对气温、环境有较高要求,而且其饲料和空气丝毫不能受到农药或其他化学污染。”经过一年摸索,贾宗超的经验逐渐丰富。
贾宗超通过到外地参观学习蚂蚱养殖技术,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慢慢琢磨出一套较为成熟的生态养殖技术。因为养得好、见效快,贾宗超养殖蚂蚱的事在周边村庄逐渐传开,许多村民都慕名前来“取经”。
“蚂蚱的繁育能力较强,生长也很迅速,一年可以养四期,到时候有人专门上门收购,市场价格每公斤60至80元。一般春节前后生意最好,供不应求。我会用冷库储存起来一部分,错峰销售。”贾宗超介绍,除了第一年购买蚂蚱卵投入资金外,之后的蚂蚱全部靠自繁自养。
“目前蚂蚱市场需求量很大,在村里的帮助下,我今年又流转了一些土地,准备再建几个大棚,带动周边更多村民一起养殖蚂蚱,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力争把蚂蚱养殖打造成俺村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贾宗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