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急症之一,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研究显示,发生心脏骤停后4到6分钟是实施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心肺复苏进行越早,患者存活率越高。
在现实生活中,心脏骤停可能出现在任何时间、地点,70%以上发生在患者居家住所、外出途中和公共场所等。及时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能够有效降低病症危害、挽救患者生命。因此,将心肺复苏作为急救常识向社会公众普及,让更多人掌握有效的心肺复苏方法,关键时刻能够提高患者存活率。
结合急救工作经历,笔者梳理总结了实施心肺复苏的“判、察、摆、通、按,人工呼吸”六个步骤,以供参考。
判,即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判断周围环境安全后,若患者无明显意识,要通过轻拍患者双肩、贴近双耳大声呼唤等方式,识别患者有无意识。若患者无反应,应高声呼救寻求帮助,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便于医院及时启动EMS系统(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察,即察看呼吸和脉搏。若患者意识微弱无法快速有效判断,应迅速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有无鼻息及呼吸是否正常,同时触摸颈动脉(喉结旁2cm)5-10秒感受有无搏动。
摆,即摆复苏体位。若判断患者呼吸和脉搏微弱或者没有,应迅速将患者放在地面或硬板床上,摆成仰卧位,保证身体平直、无扭曲,同时解开患者衣领和拉链。
通,即保持气道通畅。务必留意患者口腔、鼻腔状况,清除假牙、呕吐物、血液等口鼻异物(无肉眼可见异物不需要清理呼吸道),防止堵塞气道。
按,即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位置。按压时,保持手臂无弯曲,两掌根重叠,手指上翘,不接触胸壁;按压深度成人5-6cm为宜、儿童以5cm左右为佳;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
人工呼吸,即实施人工呼吸。通常组织胸外按压时,应配合实施人工呼吸,帮助患者心肺复苏,以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连续做5个循环,判断1次患者状态。人工呼吸要紧捏患者鼻孔,口对口连续吹气2口,每次送气1秒,间隔2秒,吹气量不要过大,以胸廓上抬为宜。
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可以终止心肺复苏行为:1.患者已经存在心肺复苏明显的指征,如眼球活动、手脚活动、开始呻吟、自主呼吸逐渐恢复、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面色转为红润、双侧瞳孔缩小等。2.有专业医务人员接替抢救。3.有他人接替心肺复苏工作。4.医务人员确定被救者已经死亡。5.环境危及施救者的安全。
(许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苏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