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就业创业

退役军人变“能人” “百果园”里显身手

李镜涛在采摘果子。胡晨 摄

“这边种的主要是猕猴桃,有10多个品种;那边的20多亩地,种的是柿树、桃树、梨树……”11月11日,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润泉家庭农场”,“农场主”李镜涛为前来采摘的游客介绍园子里的各类果树。

“近段时间可以采摘的主要是柿子,我的园子里光柿子就有20多个品种。这种柿子叫‘太秋’甜柿,口感嫩、脆、甜,无渣,成熟前就被订购一空啦!”李镜涛黝黑的脸庞上难掩丰收带来的喜悦,“今年,甜柿育苗试验非常成功,我接到了省内不少地方的订单,仅卖树苗这一项,预计纯利润就在4万元以上!”

熟悉李镜涛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敢想、敢闯、敢拼的人。2002年12月,李镜涛参军入伍,因表现优异,被记“集体三等功”一次,还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士官”等称号。2007年退役后,李镜涛辗转全国多地打工。在打工的过程中李镜涛意识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光有一身硬功夫不行,还要有知识、有技能。凭着退役军人吃苦耐劳的坚韧干劲,李镜涛在外地工作期间不断钻研各种果树的种植技术。

李镜涛说,他的老家在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这个村子享有“中原柿乡”的美誉,先后有100多个柿子品种在这里安家落户。

面对家乡得天独厚的优势,李镜涛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先行一步,在发现和培育优质果苗上下功夫,闯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2011年,李镜涛回到家乡开始创业,流转了100多亩土地。与别人种柿树不同的是,李镜涛研究起了果树育苗。

为了培育出更丰富、更优质的果苗,李镜涛多次到山东、广西、陕西、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考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学习林间管理知识,引进优质改良品种。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李镜涛先后引进了国内外果木新品种100多种,确定能在刘门村实现规模种植的就有18个大类近160个品种,从大兴安岭的“山茄子”“蓝腚果”“野蓝梅”到广西的“八月炸”“猫屎瓜”,从湖南的野水果“布福娜”到云南的“羊奶果”……慢慢地,李镜涛的园子成了汇聚全国各地特色果树的“百果园”,李镜涛成了远近闻名的果树“能人”。附近果农遇到技术问题,都来找他帮忙解决。

“在部队的时候我就常常想为家乡做一些事情。”李镜涛的梦想不仅是自己成功创业,而且要带动乡亲们一起通过劳动致富。2016年,李镜涛注册成立了“润泉家庭农场”,吸引了周边更多村民栽种果树,带动附近村庄的村民就业增收。李镜涛说,每年养护果树、修剪枝条、采摘果实都需要不少人手,最多的时候有二三十个人在他的“润泉家庭农场”里面干活儿,赚取工资。

正在“润泉家庭农场”除草的高巧霞就是众多在“润泉家庭农场”干活儿的村民之一。她乐呵呵地说:“之前村里安排俺做保洁员,现在又多了一份在果园干活儿的工作。在这里干活儿,守着家挺方便,一天给80块钱,现在我一个月的收入赶上过去一年的了!”

“作为一名受党培养多年的退役军人,脱下军装,职责犹在。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前景不错,我准备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寻找新路子,带动更多的乡亲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贡献应有的力量!”如今,李镜涛正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地规划着“润泉家庭农场”的未来。

本报记者 胡晨 通讯员 康晓灿 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