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我市缘何成功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本报记者 王金伟

许昌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我市已成为全球发制品生产基地。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1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在廊坊等33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我市榜上有名,成为新一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之一。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的重大创举,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旨在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探索创新、先行先试,通过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难题,形成一套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则,并在全国推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此次成功获批,将为我市打造开放型经济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为我市提升开放水平、推动外贸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开放强市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许昌为什么能成功获批?

——跨境电商发展基础扎实。近年来,我市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加快发展,出台了《许昌市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印发了《许昌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许昌市电子商务专项规划》《许昌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实施方案》《许昌市全面提升跨境电商核心竞争力专项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构建跨境电商发展生态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4个跨境电商综合园区、培育3个跨境电商培训孵化基地和10个直播电商基地,打造了速卖通全球首个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全国发制品原材料进口基地,并在境外设立了23个海外仓;先后成功举办3届发制品跨境电商大会及直播电商节、发制品跨境电商大赛,借助主流媒体、电商平台流量,共同持续输出许昌文化与特色产品品牌。“许昌假发”常年居速卖通海外热销榜前3位,每天全球销量4万多套。全球每10套假发就有6套来自许昌,跨境电商平台上每2秒钟就交易一套“许昌假发”。

如今,在发制品的带动下,蜂产品、蜂机具、钧陶瓷、社火道具、建筑机械等产品逐步通过跨境电商走向全球,形成了出口产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全市共培育15个淘宝村和10个淘宝镇,形成了蜂产品、社火道具、卫浴、特色农产品等一批全国知名的电商产业集群。目前,全市跨境电商经营企业突破2000家,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亚马逊、ebay、wish等平台,市场遍及欧美、非洲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数据上看,2021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28.2亿美元。今年前10个月,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23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显然,跨境电商已成为许昌市最具外贸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有力促进了经济提质增效。

——特色产业出口优势明显。今年1至10月,全市进出口额209.6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居全省第3位。其中,出口额178.5亿元,同比增长2.6%,居全省第2位。我市外贸主导产品为发制品,历经百年日渐强大,有进出口业务的发制品企业就有400家(生产企业350家、贸易企业50家),涵盖三大系列六大类3000多种产品,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全球发都”之称。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培育发展,许昌的机电设备、卫浴洁具、日用炻瓷、花卉苗木、蜂产品、蜂机具、钧陶瓷等特色产品逐步壮大,成为全国最大的峰产品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钧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花盆生产基地。

不仅如此,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取得对外贸易备案登记的企业有2887家,拥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超过700家。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出口基地3个(中国发制品出口生产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省级出口基地3个(蜂产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钧陶瓷转型升级基地和发制品转型升级基地),为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放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今年前10个月,全国首个发制品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省唯一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完成出口业务4080单,出口额达30.18亿元,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显现出强劲活力,已成为我市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刷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建设速度,实现了单月“从零到百万元”、双月“破两千万元”和百日“破亿元”的初期业务目标。该中心在全省首个推出跨境电商“1210”模式出口业务,提前7个月完成省定5亿元的年度目标任务。今年1至9月,该中心进出口总值为14.468亿元,在全国正常运营的85家保税物流中心中居第21位。

我市对德合作上升为省级战略,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获得工信部批复(全国第8个、河南省首个),中德(许昌)产业园入围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对德合作的重要产业布局。中国(河南)自贸区许昌开放创新联动区和许昌建安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正加速推进。目前,全市共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巨大。我市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竞争力稳居全省第3位。目前,我市已形成装备制造1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再生金属及制品、食品及冷链2个超500亿元产业集群,发制品、煤化工、超硬材料及制品、纺织服装、医药、钧陶瓷等6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力装备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全球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基地和发制品生产基地。2021年,全市新签约项目290个,累计到位市外资金763亿元;新增省外资金项目316个,实际到位资金563亿元;新设外资企业8家,实际吸收外资87106万美元,总量居全省第8位,同比增长3.1%。其中,商务部口径到位资本金2683万美元,同比增长95.8%,增速居全省第3位。圣戈班(法国)、大唐集团、中广核、振德集团、迅达电梯、平安建投等行业龙头企业先后投资我市。

为我市带来哪些利好?

——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无票免税”政策。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内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未取得有效进货凭证的货物,符合规定条件的,出口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政策。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内符合一定条件的出口企业,试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办法,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率统一按照4%确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条件的,可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其取得的收入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免税收入的,可享受免税收入优惠政策。

——通关便利化政策。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商品出口,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便利措施进行监管验放,提高企业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放宽进口监管条件。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不执行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

我市将如何建设?

此次成功获批,体现了商务部、省商务厅对我市商务工作的充分肯定,为我市扩大开放提供了又一重要载体,有助于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更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下一步,我市将借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导跨境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创新发展,全力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认真实施,加强跨境电商软、硬件建设,开展探索创新,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加快推动全市外贸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保税物流中心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出台扶持政策,编制发展规划,加强宣传推广,引导传统产业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跨境电商零售试点建设,办好直播电商节,多平台开展跨境直播,实现进口与出口双向流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培育一批规模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建设政府服务高效、市场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特色凸显的跨境电商运营中心、物流中心、创新创业中心,成为全国跨境电商中心城市和发展高地,为推动全国跨境电商协调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许昌模式”“许昌经验”,努力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