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暑假,在家很烦闷,我便开始了跨十个省市的长途旅行,或坐火车,或坐大巴,漫无目的,随机性强。在贵州省内,我经历了一段很特别的火车之旅,成为这次“离家出走”中的难忘记忆。 那是7月29日凌晨,当大地仍在酣睡的时候,赶早班火车的旅客便用南腔北调标榜各自的来处,用各种肤色、装束和气质宣示他们的职业性质,不惜制造任何杂响以证明到此一游。他们的兴奋和热闹也摇醒了我瑰丽的梦。 为了去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和工业重镇重庆,顺便看看历史上颇有名头的大渡河,只有乘坐北去的586次列车,9时10分发车。犹豫片刻之后,我顺利地买到了车票。 最终,火车晚点10分钟,待乘客上下完毕,便一步三叹,极不情愿似的启动了。 这列绿皮火车很有地方特色,除了节数少外,最具特点的是座位。座位与车厢壁平行,分居两侧,各侧仅有一排。座位没有靠背,就用长木板钉在底座上,就像过去用的长条板凳。整个车厢像极了农村偏远地区拉客跑短程的农用三轮车。 云贵高原地区多是岩溶地貌,地质条件脆弱,地形地貌复杂,给发展交通事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公路建设难度很大,地方铁路列车适当地缓解了一部分短途运输的问题,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和物资交流。 这种在地区间运行的绿皮火车,车厢两侧靠窗位置是坐人的,中部大空间用来放置货物袋子、竹筐竹篓、竹竿木头等,活牛、活羊、生猪都可以牵上来,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目瞪口呆,惊叹不已。 从贵阳到遵义,全程160公里,中间竟有12个村级小站,以方便沿途群众出行。这些小站,没有站房,没有售票厅,没有候车室,没有长条椅,有的连个小雨棚都没有。但对山民来说很方便,上车买票很便利。 特殊的路线,特殊的列车,特殊的用途,运行时间和车速要求不严格,这列火车全程竟然爬了4个小时。在车上,很热闹,鸡鸣狗吠,马嘶驴吼,牛羊哞咩,猪哼猫喵,声声入耳。还饱含着尿骚味、粪臭味、汗腥味…… 而这些对我来说,都无所谓,毕竟我也来自养有牲畜的农民家庭,反而觉得这里很有烟火气儿生活味儿。至于车速慢些,我也恰好获得了尽情欣赏高原风光的绝好机会。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如今,当我向孩子提起这趟列车时,她竟觉得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如今,这趟列车已停运,贵阳到遵义早也开通了高铁,但当年那段奇妙的慢旅行,至今仍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