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名扬
润田,张姓,许昌市建安区人氏,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一位经历两次手术,在心血管安放9枚支架的患者;一位与病魔搏斗并以惊人毅力,连续多年出版多部文学作品的业余作者;一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5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先“说三”。
润田用不足5年时光相继出版了3部小小说选集,近400题,约80多万言。
一、2018年7月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第一部书《那些年月》。他在《前言》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正是这段讲话点燃了他写此书的激情。此书主要是写从解放战争后期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农村的火热斗争和苦难历史。《那些年月》被出版社再版加印并全部捐赠城乡图书馆和文化站。
二、2020年12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部书《春暖梦圆》。“本书100余篇作品均取材于现代生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深刻的思想性和较强的影响力。”(见马炎心、贾凤翔为该写的序——《春雨润田花盛开》)此书与《那些年月》一书时间衔接,前呼后应,珠联璧合,可谓姊妹篇。前者犹如一部黑白影集,忠诚记录了共和国前30余年的泥足跋涉、艰困探索。后者极力描绘繁荣富强中国的五彩缤纷绚烂璀璨。一部苦斗史,一部欢乐颂。
三、2023年2月由大众出版社出版《新时代检察人》一书。润田在岗后期曾涉足法律,并兼职组建过法律服务所。直至退休后多年,他仍早出晚归奔走于四乡八村,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临近退休,他又奉调任职县人民检察院。这段陌生、特殊的经历拓宽了他的生活领域,开阔了他的视野,为他完成第三部书稿提供了充盈的生活储备。
再“道四”。
一、新中国成立时,润田正值适龄学童。初中毕业后入读“短师”,任小学教师未久即被下放,返乡务农。他出生成长于农村,故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稔熟且素有感情。他当过“民师”,干过“以工代干”,后被录为国家干部。他曾供职于公社(乡)团委、党委以及县物资部门、检察机关等,后踏上领导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潜身农业一线,且往往挺立于风口浪尖,阅人阅事深刻,听闻见识广远。那些平凡而难忘的岁月成为他的宝贵财富,且叠压成他写作的生活基石。
二、润田是出身教师的基层干部,他酷爱读书并重视文化学习。在工作中他又较早接触笔墨文字,练就一笔好写;后渐次爱上文学爱上小说,并开笔摹写,自学自练。当年他曾参加小小说名刊《百花园》的创研班学习,写作技巧逐渐得以提升,成为创研班的优秀学员之一。其间他陆续在省、市报刊发表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等作品。应该说“出道”前润田的写作实力是出众的,文学修养是完备的。
三、润田是有心人。当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30年间火热苦难的往事,渐渐退出生活话题且被淡化之际,他决心借助自己的经历、理解和叙事方式,帮助人们回忆过去、检视过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忘苦难,永记历史。他曾说:“不知怎的……我却无端地产生出一种愿望和责任感……这种愿望和责任感一个劲地在我的脑海里鼓动着,奔突着……”这就是他耗时3年多写作出毕生第一部书稿的内因和动机。
四、《那些年月》的诞生还算轻松顺利,但第二、第三部书稿就不那么轻松了。除心血管疾病外,润田还患有各种慢性病。旧病复发,时作时停,他每天都煎熬在体力透支之中。他一边大把大把服药,一边写下“耄耊老翁,意志坚挺,笔耕不辍,乐在其中”来激励、鞭策自己。他殷切期盼自己能“意志坚挺”,能苦撑苦熬下去,故每天都匍匐在稿纸上,乐“写”不疲,苦中作乐。他确实在用健康换作品,以生命殉文学。为了向党献礼,他决定向全省属各县(市、区)图书馆和有关单位捐赠自己的两部新作。随后他多次前往长葛、禹州、襄城、鄢陵等县(市、区)文化部门,受到热烈欢迎。在建党百年前夕,他把千余套新书送到读者手上,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想到焚膏继晷笔耕劳作有了收获并得到社会认可和称赞,他开心地笑了!
润田,莫说高龄、多病、业余的你花费8年多时日,写就、出版3部文学作品,就是健康、中年的专业作家能如此这般亦属不易。一部车子奔跑若干里程后,就要送厂保修养护,而后才能再上路。一位运动员经过集训、备战、参赛、获奖后便要休整、放松、恢复体能以利再战。润田,你确实该歇歇脚了。记得第一部书稿杀青时,我曾夸你也是劝你:“精神可嘉,健康第一”,第二部出版时,我虽不忍心却又著文称赞你“拼命三郎”。如今手捧你的第三部书,我郑重地再赠一句大实话给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