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春秋楼

怀念童年

□田迎旗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眼间已离开乡村40多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越来越怀旧,童年时的许多往事时常在心头萦绕,回忆起来是那样甘甜、那样耐人寻味。

小时候我常常问妈妈,再有几年我才能长大。妈妈似乎明白我的意思,总是笑着告诉我,小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的,但对大人们来说,孩子长大一天,大人就会老一天……那时候我懵懵懂懂,还不尽明白这些,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妈妈的话终于得到了印证:我长成了大人,爷爷奶奶走了、爸爸妈妈走了、家族里的其他老人也都相继离开了人世。恍惚间我才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不知不觉中童年没了、青春没了、童年时那些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也随之消失了。小时候盼着自己长大,长大后才知道,青春是如此短暂、童年是那么美好,当年那幸福快乐的时光是再也回不去的岁月。

今年清明前夕,我终于踏上了久违的回乡之路,一路上像出笼的小鸟,内心格外轻松。当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和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听到乡野里那阵阵布谷鸟的叫声,感觉熟悉而又亲切。此时此刻,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找到了我朝思暮想的过去……

关于老家的村子,我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当年学校里那三间破草屋,就是在这所草屋里我度过了五年的小学生涯。记得它很旧、很矮,班主任老师进屋时他总是弯着腰、低着头,他风趣地对我们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阴暗潮湿的教室里,同学们坐的是用高粱秆和泥巴做成的土课桌,由于窗户小、光线差,遇到天阴时大白天也要点着煤油灯。每到冬季,凛冽的寒风卷着雪花不时从外面钻进来,把煤油灯吹灭。记得有一次老师对同学们说:“等你们长大以后,再也不会住这茅草房、坐这土课桌。将来呀,你们都会住上小洋楼、吃上白面馍,一家人住的是楼上楼下,屋里有电灯电话,玻璃窗、玻璃门,这屋能看见那屋人……”当时我好奇地问老师,洋楼有多高、电灯还会被大风吹灭吗?老师说:“洋楼很高,电灯很亮。”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老师他也没见过呀。

我小时候村里人很穷,人们的生活都很清贫。由于条件所限,平时家家户户都难得改善一次生活,只有过年时才会吃上几顿肉。每年进了腊月,我每天都会问奶奶离过年还有几天,期盼着能早点吃上妈妈包的肉馅饺子,穿上爸爸买的新衣服,收到还有奶奶给的几毛压岁钱。

记得小时候的冬天很冷,纷纷扬扬的大雪一下就是好几天,外面是白茫茫的一片,房顶上都是厚厚的积雪,家里的屋檐下渐渐会长出长长的冰锥子,有时能长出半米多长,像一支支长长的蜡烛倒挂在屋檐下,晶莹透亮,参差不齐。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听到祭灶的鞭炮声响起,空气中就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大人们黝黑的脸上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忙里忙外。他们一大早就起床顶着严寒到乡镇集市上去赶集采购年货。一路上踏着厚厚的积雪,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不一会儿就走得满头大汗,身上热乎乎的。

到了除夕,傍晚时分,村子里灯火通明,鞭炮声响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大门上都贴着鲜红的春联和年画,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煤油灯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尽情地享受着一年当中这最幸福的时刻。这时奶奶总是会点上蜡烛,敬上香火和供品,十指合拢放在胸前,站在院子中央默默许下心愿,祈求天地神灵保佑全家来年平平安安、衣食无忧。

除了过年,我最喜欢的,是童年时的初夏。质朴、自然、清新,初夏是一年当中最富有生机的时节。清晨,清脆的鸟叫声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大人们开始一天的劳作。田间地头,社员们边说笑边干活,青苗移栽、浇水播种、锄草施肥,一派繁忙的景象。田里绿油油的秧苗时而迎风摇曳,时而又亭亭玉立,整个田野里充满着生机和希望。

童年离我越来越远了,但童年时的许多故事在我的记忆里越来越清晰。如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多么想重新回到童年,找到从前的那个家。此时此刻,我想到了一诗:“青丝白发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