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带你了解“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60岁以上的人有1%出现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成倍增加。房颤的发生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类型有关,高血压病是最易并发房颤的心血管疾病。传统上将房颤分为两大类型,即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初次发作的房颤且在24~48小时以内,称为急性房颤。根据慢性房颤发作的持续状态可分为:1.阵发性房颤,指能够自行终止的房颤;2.持续性房颤,指不能自行终止但经药物或电复律可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房颤;3.永久性房颤,指慢性房颤经复律治疗无效者。

大多数房颤患者有心脏病的其他证据。在住院患者中,房颤最常见于冠心病;其次是高血压病或风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房颤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7%~

16%);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房颤和房扑的发生率约3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房颤发生率33%~42%,二尖瓣关闭不全时房颤发生率更是高达75%;甲亢者房颤发生率10%~15%;另外,先心病、预激综合征、洋地黄中毒、病窦综合征等也有较高的房颤发生率。少数房颤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称为孤立性房颤。

房颤的临床意义,首先在于慢性房颤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过去有栓塞病史、瓣膜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扩大、老年患者等,发生栓塞的危险性更大。存在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必须接受长期抗凝治疗。其次,房颤的意义还在于长期失去心房有效收缩功能后对心室充盈的影响,会使得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增加。

(禹州市中医院王晓格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