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春秋楼

春 秋 楼 里 思 关 羽

□徐永胜

中原历史文化名城许昌是一座包容并蓄、雅俗相融的城市。作为三国时期魏国的都城,大街小巷里散布着汉魏时期的遗迹,酒肆食府中演绎着三国群雄的故事,戏台阁楼上舞动着三曹七子的身影,曹魏古城内蕴涵着忠义仁厚文化。

立秋之日清晨,微风初含凉意,蓝天空旷高远,秋天已经在缕缕金色阳光里显现身影。在市区春秋广场上,琴笛古韵悠扬,鹤发老者泰然自若地习练五禽戏。晨跑的我仰面注目肃穆挺立的春秋楼,心头油然升起入内追慕圣贤的念头。

春秋楼单檐歇山式的山门绿色琉璃瓦覆顶,朱红大门之上“关宅”牌匾赫然入目,两侧门柱上悬挂着一副楹联,“昼思汉室千秋正气贯神州,夜读春秋一点烛光灿今古”,描金大字散发强烈文化气息,诠释着此处庭院别有深意、与众不同的内涵。

跨过山门,进入庭院,迎面看到的就是闻名遐迩、古朴挺立的春秋楼。春秋楼又名大节亭,始建于元代,是关公“忠、义”文化的发祥地,自清代雍正年间被列为“五大关庙”之一。红脸绿袍金甲的关羽庄重威严,端坐在春秋楼正堂,一手捋须一手捧着《春秋》古卷,聚精会神,秉烛夜读。“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我虔诚焚香祭拜,佩服关羽的大忠大义。在当时,古籍经典已经汗牛充栋,关羽为何独选《春秋》这本史册来夜读?我颔首深思。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作为一本史书,微言大义,以达王事。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是为了弘扬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的儒家思想。我想关羽读《春秋》,就是明坚贞志向,表忠诚大义,立仁德之心,护清白名节,扬孔孟之道。在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刘欢唱的《这一拜》使人热血澎湃,把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桃园结义之情表现得酣畅淋漓,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国人尽知。“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 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共同理想是匡扶汉室,也点明了关羽追随刘备的初衷是为了复兴大汉王朝。观关羽一生,他所有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成为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东汉王朝的忠臣良将、安邦能臣。他一生最珍视、最自豪的封爵为“汉寿亭侯”,因其是大汉天子汉献帝封赏。为维护王道,当黄巾军以及董卓之流反叛朝廷时,他义不容辞地投入平叛大军;当曹操用天子的金鈚箭射鹿僭越时,关羽当场就要怒杀之;当刘备在徐州兵败,关羽被困土山时,提出“三约”的第一条就是降汉不降曹……这些把关羽对大汉王朝的忠诚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羽不仅对大汉王朝大忠大义,对待朋友部属也同样如此。他矢志不渝追随刘备,为复兴汉室南征北战。面对曹操爱才惜才的垂青和厚待,他知恩图报,主动请缨杀颜良诛文丑,华容道义释曹操。对张飞、黄忠、赵云、张辽、徐晃、周瑜、周仓等三国名将,英雄相惜,意气相投,诚信相交。

关圣殿雄伟挺拔、金碧辉煌,我拾级而上,蹑脚屏气步入宽阔的大殿。举目仰观,高大的金身关羽让人敬慕。他仁和笃厚,俯瞰众生,是一位大仁大勇的儒将。关羽秉烛读《春秋》,说明他对儒家所弘扬的“恭宽信敏惠”思想是认可和崇敬的,仁的思想沉浸在他的血脉中,体现在他的言行里。刘备对待百姓仁德,他亦然,两人的价值观一致。新野兵败,刘备宁愿抛妻舍子也不愿意丢下几万名扶老携幼、将男带女的百姓,关羽看在眼中,不辞辛劳驾船护送落难的民众渡河。史书《三国志》称关羽“善待卒伍”,关怀下层部属和普通士兵;镇守荆州时,“恩信大行”,仁德施政。最有名的故事片段是关公战长沙时“仁释黄忠”。关羽与老将黄忠对战,黄忠马失前蹄被掀倒在地,关羽不乘人之危,反让黄忠换马再战,使他的仁德风范传遍天下。世人多称赞关羽骁勇善战,一生驰骋疆场,杀敌无数,曾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之首。他留下了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等诸多传奇故事。他运用军事谋略和智慧,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成为一代“战神”。但是在征战的过程中,关公的队伍从未妄杀无辜、滥杀降卒。关公本人在三军阵前对敌时只斩首领,不殃及余众。在过五关斩六将后,他喟然自叹“吾非欲沿途杀人,奈事不得已也” , 彰显了大仁大勇的人格魅力。正因如此,关羽臂中毒箭,名医华佗不请自来,为他刮骨疗毒,医治箭伤。

在关圣殿的左前方,挂印封金亭让我却步。望着悬挂在梁柱上的金色大印,我感慨关羽的大清大白。关羽为官清廉,生活清简,堪与古圣贤相媲美。东汉建安五年,曹操挥师东征刘备,在徐州将关羽和甘、糜二位皇嫂俘获。面对倾慕已久的关羽,曹操求贤心切,上马敬下马迎,封官赏印,赐金送银。关羽却将赏印金银结纳封存,拒之不用。他离开曹营时“挂印封金”,来去清白。曹操慨叹:“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其后,关羽率军镇守荆州期间,未曾建置府第,奢侈度日,而是艰苦创业,珍惜民力。与钱财上的清白相比,关羽更注重名节上的清白。在关圣殿东院,亭台楼榭,雅致幽静,一池绿水,翠竹挺拔,这是甘、糜二夫人的住所。“土城三约”后,关羽护两位皇嫂居住在许昌,为避嫌,他把一宅分为两院,两位皇嫂居内院,他居外院,晨夕问安,不越雷池半步,彰显高尚美德和清白节操,留下了“两院英风”的美谈。

端详着关圣殿前一通通历朝历代褒扬关羽的石碑,忽传来一阵洪亮悠扬的钟声。抬头望天,一方碧空清朗,瞬间有一种醍醐灌顶般大彻大悟的感觉。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曾说:“大丈夫当马革裹尸还葬耳,岂能老死床榻哉!” 遥思关羽在刘备复兴汉室的大业中,驰骋疆场,傲视群雄;然而后来兵败麦城而亡,令人扼腕叹息,亦遭后世不明史实者的浅薄评论。岂不知马革裹尸,青山埋骨,正是将军沙场征战最好的归宿;岂不知人无完人,世事无常,自古多少豪杰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关羽生前被汉献帝封为汉寿亭侯,被刘备称汉中王时封“前将军(假节钺)”,死后被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缪侯,又被历代君王尊奉为王为帝为神,直至被尊崇为武圣人,与万世师表的文圣人孔子并驾齐驱,享受奉祀,可谓作人杰当鬼雄封神灵尊圣人,此身足矣。这一切来自他大忠大义、大仁大勇、大清大白的人格魅力,这种高洁品格已经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石。

“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勿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在素有莲城之美誉的许昌安宅,关羽应心安矣。如果天有神灵,在月明星稀、夜阑人静的曹魏古城内,豪爽勇武、仁德忠义的关羽与求贤若渴、慧眼识才的曹操相遇,可否会粲然一笑,携手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