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炜华
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广大医务工作者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坚定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我市今年开展了许昌市“最美健康卫士”宣传推介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推介“最美健康卫士”55 名,包含最美医生 20 名(西医类10名、中医类10名)、最美护士10名、最美公卫医师5名、最美药师5名、最美“卫监人”5名、基层好医生10名。即日起,本版开设《致敬医者榜样 凝聚奋进力量》栏目,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凝聚建设“健康许昌”、守护人民健康的磅礴力量。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许昌具有良好的中医药基础和优势,也培育了一大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人”,为守护群众健康贡献“中医力量”。
近期,年近70岁的张老汉,因脑病持续发热昏迷,医生让家属准备后事。禹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张明朝仔细诊断后,为患者开了三副中药,并一天两次看望患者,及时调整药物。经过几天的治疗,患者烧退神清,又经过十余天的调理,患者能自己下床走动。家属敲锣打鼓为他送去锦旗,赞他“医德高尚,华佗再世”。
这是许昌市“中医人”用中医药护航群众健康的缩影。通过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他们传岐黄推陈出新,立足临床造福一方,将传承千年的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作为一名中医师,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许昌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李梦阳说,多年的临床经验,耐心问诊、细心辨证、谨慎用药、大胆处方已经成为本能。
而守正创新正是中医药在临床发挥作用并“活下去”“火起来”的“秘诀”。
禹州市中医院的崔占举致力于研究各种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防治方案,完善了肥胖、失眠、高血脂、颈肩腰腿痛、脂肪肝等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防治方案,让更多亚健康人群免受困扰;许昌市建安区中医院的田水云取前辈及同行之长,融毫针、刃针、圆利针、小针刀、弧刃针、浮针等各自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法,在颈肩腰腿痛方面做到了取穴简单、无痛进针,效果立竿见影;鄢陵县中医院的王会锋,充分运行经络治疗仪、电子艾灸仪、中药经皮透药仪、骨伤治疗仪等诸多依中医理论为指导而设计的现代设备质量骨伤病,疗效显著,患者反馈良好;襄城县中医院的郑桂捧,带领脑病科中西医结合并重,开展了中药熏洗、艾灸、中药塌渍、穴位放血、药棒穴位按摩、刮痧疗法等十余种中医适宜技术,帮助患者改善病症、缩短病程;许昌岭云骨伤医院的郭建磊多次下乡为老人进行义诊……
这些扎根临床的“中医人”,不仅善于发扬传统中医药,更善于运用现代手段丰富中医诊疗方法,让更多患者体验到中医疗效,从中受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时,“中医人”也毫不退缩。许昌中医院的王振华临危受命组建发热门诊,在3年多时间内诊治患者近万人,诊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长葛市中医院的孙军鹏作为该院第一梯队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顺利完成4名隔离观察患者各项工作,并于疫情严峻时,在长葛市“天隆学校隔离点”封闭工作近1个月;许昌仁和骨伤医院的郭建博于2022年1月带10名工作人员组建烟草培训学校隔离点,工作20余天,完成300余人的隔离任务,同年5月、6月、10月先后参加长葛、鄢陵、郑州等地的疫情防控支援工作……
作为“中医人”,他们不仅身负治病救人的职责出现在疾病诊治一线、疫病肆虐的前线,还肩负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担。他们有的通过视频、文章等形式在各网络平台进行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有的组织中医药知识进校园,有的推动普及草药辨识、药剂制作……
“中医人”,中医情,中医梦。他们用仁心仁术守护着群众的健康,传播着中医力量。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德才兼备、业务过硬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我市中医药事业才不断向前发展。
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