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寻禹·探源

夏文化新探索

夏代的南方

武汉盘龙城遗址陶缸

赵春青

据文献记载,在现在的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西部、安徽西部乃至湖北的西北,远及江苏、浙江一带,自古以来流传着与夏代有关的各种传说。《吕氏春秋·召类》就记载有“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这里所说的“南蛮”,属于夏代的南方,而夏代的南方是与中原地区华夏族关系极为密切的古族地盘。

考古学发现在龙山时代晚期,中原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王湾三期文化迅速南下,致使原来的石家河文化遭受冲击而土崩瓦解,并生成了肖家屋脊文化(又称后石家河文化),如葬俗中出现了中原地区早已流行的瓮棺葬。依据考古学面貌,在长江中游地区,龙山时代晚期的文化形成了石板巷子类型、白庙类型、乱石滩类型、西花园类型、杨庄类型等文化类型。

龙山时代晚期之后,王湾三期文化在南方的扩张步伐终止,南方地区展现出文化大萧条景观。仅在江汉西部、汉水中游和淮河上游地区发现有少量此阶段文化遗存,例如敛口深腹钵、深腹罐等。釜文化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汉水中游和中原保持了一定的联系。淮河上游地区偏早阶段为龙山时代的延续,偏晚阶段则开始受到典型的二里头文化的影响。有人认为新砦期也有少量分布,我们则认为新砦期是龙山时代自豫西嵩山东南部率先从龙山时代文化类型中脱颖而出的,最初的分布范围不大,很可能超不过漯河以南。

大约自二里头文化二期晚段时,二里头文化开始向南方大幅度扩张,文化分布范围突破淮河上游地区,西南达南阳盆地,南部越过桐柏山到大悟一带。至二里头文化三期时,其扩张达到顶峰。西南部汉水谷地及丹江流域新出现多个遗址,包括李营、下王岗等遗址。而经历了二里头文化三期的扩张高峰后,到二里头文化四期早段时,二里头文化在南方的分布范围大大向北收缩。在淮河上游地区不复二里头三期的盛况,仅残留杨庄遗址,呈现出较为萧条的文化景观。二里头四期早段之后,二里头文化彻底从南方地区退出。到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时,南方地区己难觅二里头文化踪迹。江汉东部地区仍以盘龙城遗址为例,侧装扁足盆形鼎、花边口圆腹罐等二里头文化的典型器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以锥足平裆鬲等商文化因素。

应当指出,南方地区这些新的文化元素的出现与二里头末期下七垣文化南下密不可分,从而开启了新一轮中原商文化向南扩张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