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社会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做好新时代社科普及工作,实现社科普及与全市工作大局同频共振,需要全市社科工作者进行深入思考。
一、许昌市社科普及工作实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社科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社科普及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引领力不断提升。
在理论宣讲方面,联合市委宣传部,组建理论专家宣讲团,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国史、市八次党代会等重大主题,采取“订单式”集中宣讲和“点单式”专题宣讲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5年来累计宣讲1.2万余场,先后组织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理论研讨会等专题论坛、研讨会20余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见效。
在阵地建设方面,先后开展5批许昌市社科普及基地创建活动,全市社科普及基地达56个,其中省示范基地3个、省基地8个、市基地45个。依托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普及活动。成立中韩三国文化国际研究院,大力弘扬三国文化。在全省率先出台《许昌市社科普及基地创建与管理办法》,推动社科普及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在活动开展方面,打造品牌项目,市社科联会同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四个一批”评选活动,极大激发全市社科工作者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创新活动载体,每年开展社科普及活动100多场次,市社科联荣获2022年度省社科普及周优秀组织奖,3个社科活动项目获表彰,占全省的1/5;各社科普及基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科普及活动,有力提升了全社会科学人文素质。拓展传播渠道,开通运营“许昌社科”微信公众号,累计阅读量70万以上;开设《许昌·云端社科》专栏,制作推送《让三国文化“活起来”》《三国演义里的许昌故事》系列视频,科普人数超过800万人;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 社科更出彩”“启航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微视频征集活动,共征集微视频作品118件;组织开展“学习二十大 社科专家谈”活动和在线答题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二、社科普及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作力量薄弱。市社科联人员编制少,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各县(市、区)未设置社科联机构,开展社科工作主要依托当地宣传部门,工作衔接不够顺畅,活动开展时效不强、效果不佳。
二是工作合力不足。虽然建立了社科普及联席会议制度,但横向之间“联”而不紧、“联”而不畅,到基层一线开展宣传普及活动较少。
三是手段仍需创新。近年来,市社科联积极探索社科工作进军互联网的新方法、新途径,整合社科类网络平台,网络社科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与《许昌市推进社科工作者进军互联网主战场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网络社科的影响力有待提高,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
三、加强社科普及工作的路径
一是着眼入人心,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抓好理论宣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凝聚人心,是社科普及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分众化、大众化,准确把握不同群体差异性、多样性的理论需求,各有侧重进行宣讲,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利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从基层干部、退休教师、道德模范、创业典型等群体中遴选人员组建“百姓宣讲团”,让宣讲更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创新“理论+文艺”的形式,把党的理论融入小品、相声、歌曲等文艺节目中,让群众在喜闻乐见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二是着眼聚人心,深化拓展宣传教育。推进社科普及就是要让社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科学发展的成果。要凝心铸魂,大力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形成崇德向善、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要弘扬文化,聚焦打造文化强市的目标,把许昌的文化资源、发展潜力、营商环境宣传出去,进一步提升许昌对外良好形象。打造平台,利用“社科普及周”这一品牌优势,集中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社科普及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要创新载体,打造社科网络传播矩阵,提升网络主题活动策划和议题设置能力,通过微课堂、网上科普基地、线上展馆等载体平台,引导社科专家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引领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三是着眼暖人心,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社科联是党和政府联系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社科工作者之家。市社科联要进一步加强对社科基地、社科团体的指导和服务,为社科工作者搭建学习交流、成长发展、干事创业的舞台,努力把市社科联建设成为广大社科工作者值得信赖、可以依靠的和谐之家。健全激励机制,依托“四个一批”评选活动,每年表彰一批社科普及工作者。积极拓展与各工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社科普及的强大合力,引导全市上下为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贡献力量。
(作者系许昌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