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春秋楼

父亲的渔网

□刘喜芳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农村。记忆中小时候是甚少能吃顿饱饭,肉就是过年的特供了。但也有例外的时候,那就是夏秋季雨水多时,村里的很多坑塘里都有鱼虾。大人们会用各种渔网捕到很多鱼,家家户户就都有鱼肉吃了,也有人捕的鱼多时拿去集市上卖了钱补贴家用。

父亲是个捕鱼能手,经常在农闲时编织很多种渔网,自己捕鱼用。那时候坑塘里常有清澈的水,到了夏秋,雨水大时坑满沟平顺街流淌,鱼儿跃出坑塘,满地乱窜,你甚至能在街上蹚水行走时把鱼儿踩在脚下。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候。

我领着妹妹们拿着鱼篓跟在父亲身后,看着父亲熟练地两手操着渔网,像一尊雕像一样赤脚矗立在水里,两眼紧盯水面,一动不动,这时我们在一旁绝不敢出声。父亲看准了水中的鱼儿,突然挥动双臂,挥出一条漂亮的弧线,把渔网抛向水面。渔网在水面迅速张开,圆圆的,鼓鼓的,如同一个半球一样在父亲的喝声中罩住一片水域,落向水底。

父亲开始收网,每收两把渔网线就用手指头像弹琵琶一样弹一下网线。我曾好奇地问过他弹网线的缘由,父亲说是祖上传下的法子,能防止网中被罩住的鱼儿跑出来。渔网收上来了,大的小的鱼儿乱蹦乱跳。父亲怕我们掉水里而不让我们到水边,他从网中抓出鱼来,远远地抛过来,叫我拾起来装进鱼篓。而较小的鱼儿他就放回水中,这也是村里人捕鱼的规矩。

快到中午时,鱼篓装满了。回到家里,把活蹦乱跳的鱼儿倒进压水井池子里,一家人在笑声中忙碌起来。奶奶生起火准备用鏊子炕鱼。那时食用油很金贵,一般不舍得用,鏊子炕出的鱼我一直感觉很好吃。

我们把鱼剖洗干净,就在一边玩着等吃鱼。鱼炕熟了,奶奶笑呵呵地看着我们狼吞虎咽地吃鱼。我总要给奶奶拿一条大点的鱼,而奶奶照旧说:“你们慢点吃,别卡着。我不吃鱼!”多年以后,家境好了我才发现奶奶非常好吃鱼!那时候,鱼是我们全村人最好的肉食来源,也是主要的肉食品。而我做的最多的梦就是自己拿着渔网,在水塘里捕到了很多大鱼。

由于我一直上学,父亲从不许我动他的渔网,我也最终没学会撒网捕鱼。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再后来,有了儿子。去年夏天带儿子回家看父亲,儿子见墙上挂着渔网,指着问:“爷爷,这是什么东西?”父亲笑着说:“是渔网,捕鱼用的。”儿子睁大了眼睛说:“鱼都是爸爸在集市上买的,咋会是捕鱼呀?”父亲笑弯了腰,给孙子讲起了捕鱼的趣事。于是儿子缠着他的爷爷,非要给他用网捕鱼吃。

现在村里的坑塘很少有水,更没有鱼了。父亲就和我商量着下汝河去带孩子捕鱼玩玩,我也想让儿子感受一下捕鱼的快乐,于是祖孙三代就一起来到了大陈闸旁边的河湾里捕鱼。

儿子蹦着跳着走到水边,东张西望地在水里找鱼。父亲告诉他,鱼在深水里,看不到的,用渔网能逮住。父亲操起渔网,熟练地撒了几网,捕获了一些小鱼小虾。我看着满脸汗珠的父亲,提出也想撒网试试。父亲笑呵呵地把网交到我手中,并告诉我手抓、放渔网的方法,以及用力的技巧等。

我终于能亲手撒渔网了!用尽力气把渔网扔向水中,没几下就累得气喘吁吁,但最终我也没有用网捕到一条鱼。儿子笑着说:“爷爷撒的网像圆球,能捕到鱼;爸爸撒的网像虾条,捕不到鱼……”

我要回县城了,临走时父亲把渔网交给我,说:“我老了,撒不动网了。带回去吧,闲了到河里照着我教的法子多练练,能学会撒网捕鱼的。”我接过来渔网就赶忙背过身去,怕父亲看见我眼里的泪珠。

渔网带回来了,我把它挂在书架旁的墙上。每次看到渔网就仿佛回到了童年跟着父亲捕鱼的幸福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