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一个年轻老师找我诉苦说,新学期刚接了一个新班,有68名新生。忙完了一天的报名注册工作后,她在整理注册资料时惊异地发现,在新生名单上,几乎每个名字下面都打了一个钩。这个钩表示家长在报道时要求过,其子女要坐到前面一点儿。理由是好动,视力不好,成绩差等, 如果我们把前三排都看作是前面的话,也不过21个座位,我们该怎样分配呢?
座位的分配是许多班主任都觉得棘手的一个问题。因为在考虑对学生发展利弊的同时,许多特殊情况会接二连三地出现,比如托熟人来说的关系户,语气较重的几个钉子户,近视的困难户等。在处理这些特殊情况时,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一些特殊处理。那如何来比较合理地分配座位呢?我结合以往的工作,得出以下心得,供大家参考。
班主任每新接一个班级,不必急于安排座位,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组合坐到一起。班主任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与学生谈话、活动等方式从正面或侧面观察,洞悉每位同学的性格、学习情况、人际关系等。在进行座位安排之前基本掌握班级整体情况,将学生座次表排在自己心目中。
然后,集中全班同学按高矮个子排队,在“不经意”间轻轻点配,既兼顾学科学习、常规管理现状,又考虑了某些学生个人的特殊情况。比如部分学生自控型好、部分学生自控型稍欠缺,让他们相互监督与学习,进行各方面的“资源”调配,将心目中的座位表变成现实,充分发挥班级优秀学生在集体中的效益。
这样排定座位以后,在此基础上再实行每两周一次的滚动式座位移动,一般是一个组一起换组, 第一组搬到第二组,第二组搬到第三组,以此类推,最后一组搬到第一组;同时,小组内的4个学生或者6个学生,前排与后排之间也进行相互调换。每两周一次的滚动式调位置,使学生有机会在学习中尝试坐到教室里上下左右前后侧位置,这样安排座位比较公平科学有序,易为学生接受,并且人人如此,机会均等,家长和学生都不再提出照顾安排的问题,座位因此不再是学生学习、情绪波动的症结所在。
但是尽管如此,有的时候我们习惯忽视行为差、成绩差的学生,其实这也相当于把他们安排到了角落或最后一排。这才是最可怕的,这种不公平的做法不仅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他们会给自己找继续变坏的理由,会开始对正直和正气进行怀疑,身心不能健康发展。
只有放飞爱心,才能放飞孩子们对未来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