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乐学堂

学会陪孩子“玩”(之五)

陪伴孩子玩的过程中,在他处于第一个逆反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总会不由自主去侵入他的境界,试图用大人的方式去改变孩子的游戏思路。这种做法不能很好地让他在自己的感受当中得到体会。那么,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会爆发出来更大的逆反。其实,所谓逆反,只不过是孩子用他的方式表达他的诉求罢了。逆反,是一个孩子走向独立的过程,是每个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到我们自己的感受当中,尊重我们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感受。心理类畅销书的作者武志红在他的回忆录当中说,童年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父母从来没有打扰他,从来没有要求他用父母的方式去做所有他想做的事情,所有这一切都尊重孩子的感受。巴菲特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投资也是如此,尊重我们自身的感受。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只凭感觉,一冲动,感觉来了立马就去做。陪伴孩子、教育孩子,还是需要系统专业的理论指导,需要严谨适合的教育方法,也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举一反三、因材施教。

反思我们当前家庭教育的一个现状:我们似乎不缺乏教育的方法、指导技术和理论,大家多少都会知道一点,但这或许是最可怕的。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知道的某一种教育方法就是整个教育的全部和真相,就会固执地以为,坚持就行了,然后就把自己这个片面和固执的观点,用到孩子身上,用得淋漓尽致。但很遗憾,他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不全面。所以,不管学什么样的教育方法理念,我们都不能生搬硬套、墨守成规。没有一个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一个父母也是不同的,每一个环境也是不同的,就算是有一个方法,所有父母在执行的时候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们的教育观点和理念也应该随着我们孩子的成长而及时做出一些修正、反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界限和边界,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世界王国的主宰者,我们在自己做主的时候,才是最舒服的状态,也是最安全的。孩子在他第一个逆反期的时候,他会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他的游戏设想。但很遗憾,很多父母都会忍不住替孩子包办,会不经意间卷入或者干涉孩子的游戏。孩子正玩得开心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应该这样教孩子,应该让这个游戏有更大的教育价值。陪孩子“玩”的另外一个关键点就是纯粹的玩,不要对玩抱有任何期待,不要试图在玩的时候教会孩子什么道理,因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郭德纲的相声说:“听我的相声,就是图一开心。”有一定道理。而陪孩子玩,也是如此,玩,就是玩;游戏,就是游戏。因为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处理各种关系的经验积累,也是孩子成人之后关系模式的原型。

总之关于“玩”的要点:第一要全然的投入。第二是要有情感的回应,互动和交流。最后我们在玩的时候,不要有期待,不试图从玩当中让他学会什么,这才是纯粹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