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乐学堂

怎样写“变形记”

景文周,中学高级教师,知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作文理论研究专家、中小学作文辅导专家、“全景作文课堂”创始人。曾任《花果山》杂志主编,许昌市儿童文学学会会长、许昌市校园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出版《作文技巧》《中小学作文技法40讲》等语文类图书60余本,出版长篇小说《中国男孩》《中国女孩》等。近年来,又潜心长篇生肖童话的创作中,已出版《鼠王国迁徙记》三部曲、《百岁鼠王的荒唐事》等。

“变形记”是含有夸张意味的想象作文。变什么呢?什么都可以变,比如变成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小石子,或是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一个星球等。“形”是本次习作的核心,变成什么自己要提前心中有数。不管变什么,关键是变形后的生活故事,这是习作的重点。怎么写呢?讲一下几点:

首先,闭目凝思,设置特定环境。

变形记是要写变化的,而这个变化必须在一定的场景中产生。因此,写“变形记”首先要设想一个特定的环境。假设你要变成一只青蛙,就要设想青蛙的生活环境,如池塘、草地、湿地等;假设你要变成一只狐狸,自然要设想跟狐狸生存有关的环境,如山洞、农田、树林等。有了环境,你就有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接下来写变化后的故事就有了寄托。

其次,展开想象,琢磨变化过程。

有了环境,接下来变什么呢?这个要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对某种事物的熟悉程度而定。关键是变化过程,这个是习作的重点。变化过程可以是突变,也可以是渐变。假如是突变,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变成了某一事物,带来的肯定是惊慌失措,是恐惧,是疑惑。当然,如果先前你有这方面的思考,伴之而来的也可能是高兴、愉快等。这种变化带有幻想和神话性质,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

假如是渐变,这就要写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过程是艰难的,是痛苦的,正如“金蝉脱壳”“蚕蛹化蝶”。然而,变化过程也是最好看的,如果写得好,会使你的习作妙笔生花,顿然出彩。对于整篇习作来说,渐变过程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通篇。假如是局部,变化过程只是文中的一部分,接下来要写变化后的内容。这时没必要浓墨重彩地详尽描述,采用勾勒方法交代出变成了什么即可。艾弋茜在《变形记》中有这么一段:“瞬间,我隐隐地感觉身体在变化。我的眼睛在慢慢变大,鼻子在慢慢变小,耳朵在变小的同时也悄悄地挪动位置,手臂在慢慢变短,肘关节位置也逐渐变得弯曲,手指逐渐连在了一起。我感到身体整个变短了。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仔细一看,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青蛙。”简单明了,接下来详写变成青蛙后的经历。更有趣的是,还帮助人类消灭蚊子,忙得不亦乐乎,心情无比舒畅。习作将自己变形后的生活写得一览无余。

第三,大胆想象,详写变化后的波折及其经历。

如果说变形过程是习作的前奏,那么,变形后的生活过程则是重点。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这样的。当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并开始了甲虫的生活后,引来家庭其他人的恐慌、惊诧,渐渐地变成了对他的不满,甚至是厌恶。格里高尔感到彷徨、犹豫、无奈,可他仍有人的意识,仍然关心家里的一切,最后直至死去。格里高尔的故事是个悲剧。我们要写的“变形记”只是一篇想象作文,自然没必要写得那么惨。但是,当一个人变成了另一类生物,毕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毕竟要经历曲折的过程,将这一过程写下来就是要写的《变形记》的重点。

准确地说,《变形记》属于记叙文,近似于想象故事,因此就必须有一定的情节做支撑,就必须通过大胆想象,编织出美丽动人的故事。也就是自己变形后的波折和经历的艰险。波折越多,经历越曲折,故事就越好看。

第四,交代最后结果。

和所有的记叙文一样,“变形记”也应该有个结果,也就是变形以后的最终结局。是继续在变形后的环境中生活,还是又变了回来?结尾时适当交代一句即可。这样,整篇习作就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