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乐学堂

名师大讲堂

名师大讲堂之崔广立谈心理

崔广立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访问学者、河南大学心理学硕士、许昌学院教育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及绘画心理分析导师、河南省“国培计划”项目培训专家、许昌市首届科普专家、许昌市新长征突击手、许昌学院首届双师型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学雷锋标兵、“张丽莉”式优秀教师。

近20年来,从事心理学专业的教学和心理咨询师培训及督导工作,主持和参与省级、厅级课题二十余项,编写著作和教材《心理咨询与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等。

拖延心理分析(之三)

对于拖延的解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也会有不同克服拖延的方法。今天我们再来讨论另外一种对于拖延的理解和应对策略。

网络上有这么一种说法,比尔·盖茨说:“很多人喜欢拖延,他们对手头的事情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去做,这是最大的恶习。”

因此,我们需要按照“成功人士”总结出来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去做,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和体验。这些具体的行动方案,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把创造性工作变成机械性工作。

人之所以拖延,是因为人性当中的“惰性思维”造成的——人总是不喜欢主动创新。比如:看书学习需要动脑,必须专心致志、人书合一才能有所收获。而看视频则不用动脑,是被动灌输性思维,所以我们无意识都会选择看视频、刷手机等。我们写读书笔记、摘抄等就是机械行为,既能记住书上知识,还能拒绝拖延。所以不妨从摘抄、誊写等行为开启我们的行动之旅,从拖延中走出。

2、给自己定目标。

按照时间顺序,依据从易到难的原则,制订不同时间段的目标。

我们的大脑有主动搜索功能。如:今天是1号,我们可以给自己制订5号、10号、15号、20号的一些具体目标,当我们去完成5号目标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也在搜索10号、15号、20号的目标数据和材料,等到目标日期到来的时候,就会更快更顺利地完成目标。同时,对于我们来说,小目标的实现也会不断增加我们的信心,拖延行为就会减轻直至消失。

3、让自己做出公众承诺。

这是主动给到自己压力,让所有人共同见证自己的突破和成长。我们就算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会逼着自己去做到。

比如:有位朋友一直试图减肥,但体重始终减不下来,于是她在朋友圈发了让大家监督的消息:我某某某,如果在三个月后体重不能减掉10斤,我就给点赞的朋友发100元的红包!

这就是公众承诺的力量,为了实现承诺,我们就会时刻谨记,从而让人拒绝拖延。

4、逆向思维、反向策略(置之死地而后生)。

当我们试图去做一件有点难度或者不敢去行动的事情时,往往会退缩不前,从而产生拖延行为。这个时候,不妨来个逆向思维——给自己设定一个“反向的目标”。比如:我们学演说、讲课或者直播,如果我们追求成功就会感到恐惧,生怕自己讲不好。如果换个思维,先追求失败,失败多次之后,积累经验,自然离成功就不远了。

当我们面对失败不再恐惧时,我们就会愿意开启行动,因此拖延的次数自然就会减少。

5、要有充分的仪式感。

当我们下定决心的时候,不但要有书面语言,还要把它贴在自己天天看得到的地方,持续监督自己执行。

仪式感对我们的大脑有加强刺激、加深印象的作用。比如:当我们把计划书按下手印贴在墙上时,比口头说执行计划要更有仪式感,前者比较正式又可视化,因此更能督促我们做出行动。所以,当我们下定决心要做事时,要用充分的仪式感来让自己不断加强信心,从而拒绝拖延。作为一个“拖延症患者”,不要再等待,不要再拖延,想到什么就去做吧,有些事等到你发现它有多重要时,就已经来不及了。

我们虽然不能一下子改掉拖延的毛病,但当我们不断觉察自己的拖延行为,并且不断对症做出改变,防止“拖延行为”主导我们的生活,并依据上面的方法持续行动,就能逐渐摆脱“拖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