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春秋楼

东申铭

□申健民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史海浩瀚,东申溯源。

上古炎帝,居姜水畔,华夏民族,文明开端。

以姜为姓,周初有变,封姜为申,国姓流传。

柔惠且直,文武是宪,揉此万邦,申伯还南。

子承父志,乾坤扭转①,嘉德懿行,代代缵衍。

叔仪乞粮,申鸣两全,包胥泣秦,申子立言。

南宋伯河②,宦途遇险,长子韬光,改曰避奸。

魏国公政③,复姓求安,打锅为凭,十八子遣。

世荒时弊,骨肉离散,筚路蓝缕,风雨几番?

四子申侯,驻马解鞍,以许为家,申庄肇建。

根固叶茂,分枝周边,城南廿里,东申立园。

耕读不堕,六百余年,鸿勋④ 荫民,五世金匾。

居庙堂高,社稷桢干,处江湖远,砥砺争先。

修齐治平,前贤常念,民风淳朴,秩序井然。

老有所依,少无赋闲,三门并茂,人丁逾千。

自强不息,乡村典范,躬逢盛世,再续新篇。

士农工商,孜孜不倦,戎事倥偬,夕惕朝勉 。

国而忘家,公检法院,焚膏继晷,党政机关。

东潮⑤热血,羊城路染,少卿 ⑥捐髓,侠肝义胆。

枚不胜举,申氏儿男,星罗棋布,精气相连。

一脉同根,效天行健,交相辉映,赓续绵延。

上下求索,思绪翩跹,拙笔撰文,俟后人观。

注:

①申伯之子联合犬戎推翻西周,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建立东周。

②伯河,南宋末年人。曾做过南昌节度使,因得罪权奸,改申为曰,隐居山西长子郡,后被元封为魏国公。

③伯河生兴,兴生政。曰政,申伯河之孙,世袭魏国公。其为避祸恢复姓申,打锅为凭遣十八子散。

④申鸿勋,东申人。清末知州,爱民如子,家族兴旺,被赐“五世同堂”匾。

⑤申东潮,东申人。2000年在广州市南京路见义勇为斗歹徒,获得广州市“见义勇为奖”。

⑥申少卿,东申人。为素昧平生之人捐献骨髓,事迹被《许昌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