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以项目谋划之“实” 保障经济大盘之“稳”

□付东伟

日前,我市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明确指出,“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本”。从长远看,今天的项目层次,就是明天的产业层次;今天的项目质量,就是明天的发展质量。抓好项目谋划,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牵引性工作,对稳定经济大盘、积蓄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受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影响,我市在项目谋划上存在单体项目规模偏小、高端项目储备不够、重大项目接续不足等问题。对此,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扎实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真正以项目谋划之“实”保障经济大盘之“稳”。

围绕强链延链补链,系统谋划产业项目。面对疫情冲击,哪个地方产业链整体配套能力越强,哪个地方受疫情影响就越小。今年以来,深圳市受到多次疫情冲击,但在强大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加持下,上半年GDP突破15000亿元,增速达到3.0%,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5G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增长174%、164.0%、67.0%。特别是在智能终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深圳市加快完善产业链条,集聚了一批整机品牌企业、先进制造企业以及关键元器件和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实现了从方案设计、零部件配套、整机制造到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条,预计全年产值将超过2700元,逆势增长35%。“在硅谷,你能完成创意;而在深圳,你能让产品落地”,成为产业链配套能力的最好诠释。就许昌而言,要围绕构建“633”工业体系,聚焦强链延链补链,精心绘制产业全景图谱,深入挖掘产业链条中上下游关系,系统谋划、精准招引配套产业项目,不断延伸产业触角,持续放大“吸附效应”,努力构建“龙头拉动、配套跟进、集群发展”的产业梯队。尤其是许昌拥有许继、西继、金汇、首山化工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在多年的市场竞争中打造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形成了较强的配套能力,已经成为相关产业链的“链主型”企业。要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以企引企、以商招商,拓展链上“朋友圈”,提高链条完整度,提升本地配套率,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

抓住国家政策利好,深入谋划基础项目。今年以来,围绕稳住经济大盘,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投资的政策举措,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特别是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近年来首次专题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调度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指出,下半年将进入宏观政策效应的集中释放期。当前,郑许市域铁路、许信高速即将竣工,北绕城、郑南等高速尚未进入施工高峰期,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处于青黄不接的局面。对此,要抓住国家鼓励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契机,瞄准新基建方向,紧紧围绕中央明确提出的“五个布局重点”(网络型、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国家安全等基础设施),深入研究谋划一批城乡供水、现代物流、交通道路、科技信息、乡村振兴等重大项目,真正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尤其要结合我市实际,提前布局5G基站、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为未来发展蓄势赋能。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心谋划民生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民生连着发展,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只有把人民的事办好,把百姓的困难解决了,稳定经济才有意义,经济增长才有持久动力。当前,我市在教育、医疗、康养等民生建设上还存在不少短板,补上这些短板,不仅能有效扩大投资、激发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而且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入手,最大力度下沉财力,精心谋划好民生项目,切实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在医疗上,要结合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级医院提档升级和乡镇卫生院、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提升等,精心谋划实施一批卫生健康项目,全方位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上,结合我市实际,深入谋划智慧疾控、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等能力建设项目,持续增强我市应急处置能力。在教育上,要围绕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等,加快谋划一批幼儿园、中小学、中职教育新建改扩建和农村教师周转房等项目,尽快解决“入园难”、大班额、中职教育标准化建设不达标等问题。在养老上,要聚焦软硬件基础设施完善,及时对接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工作和社会资本、市场方向,统筹谋划一批重点项目,通过新建、划转、改建等方式,推动老龄产业及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

(作者系许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